首页 > 灵活用工 > “灵活用工”到底是啥?财税和利弊如何?

“灵活用工”到底是啥?财税和利弊如何?

发布时间:2020-12-08 15:54:46 责任编辑:人力资源服务    

今年的疫情使得很多企业在用工方面出现了困难,“灵活用工”成为热词,政府支持和提倡。本文从三个方面展开分析,对灵活用工感兴趣的童鞋不要错过。



一、基础概念


1. 灵活用工是什么


在说灵活用工前了解一下税筹,税筹是帮助企业合理的执行税法,不交冤枉钱,比如你的个人所得税,年终奖一次发放和分配到工资中去分别发放,要分别计算,减少个人的税收负担,这就是合理的税筹方式。


灵活用工本身是一种模式,简化的说就是搞“兼职”(有点偏颇),假如有一天你做大做强了见投资人可以改口叫做“灵活共享经济”(北派的投资人比较好这口),在这种模式下的人员可以称作“自由职业者”、“兼职人员”、“灵活用工人员”。


本质上灵活用工是税筹的一种落地方式,是企业优化成本结构的一种具体办法,指企业短期及项目性用工模式,同时也是传统固定用工的补充。包含劳务派遣、外包用工、非全日制用工、退休返聘、实习等劳务用工,以及其他招用短期或临时性人员的用工方式。


和传统用工模式简单对比如下:


1)传统用工


企业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双方出现问题纠纷适用于劳动法,关系固定,企业责任大。养着你,难,辞了你,更难。


企业成本相对较高、负担较重(薪资、福利)风险大(劳动纠纷、工伤)员工个税费用高。


2)灵活用工


有服务协议无正式劳动合同,双方出现问题纠纷适用于民法,关系灵活,责任各自承担。想用就用,不想用就滚蛋。


大大降低企业人力成本,利于聚焦核心业务,个人收入明显提升(很多灵工者是不交个税的)。


简单粗暴地鉴别方式:凡是不签订正式劳动合同并存在服务关系的基本都可以归类为灵活用工。


随着社会的产业用工结构变化,灵活用工模式渐渐浮出水面,今年的疫情正是一把火逼迫企业把“灵活用工”推到了台面上,也引来了无数企业的疯狂窥探。


各方加持加码下,各类产品如同雨后春笋般涌现,一个万亿级市场初成规模,又一个风口来了!


2. 核心行业及场景


1)行业及场景(举几个例子)


直播行业—网红主播结算;

传媒行业—自媒体KOL结算;

电商行业—推广返佣结算;

物业行业—(渠道佣金结算);

旅游行业—导游、志愿者、翻译员、导购结算等;

数娱行业—作家、写手佣金结算;

教育行业—线上教师结算;

支付行业—POS推广人员结算;

培训行业—讲师、教练、老师、顾问结算;

医美行业—线上医生、顾问结算;


以上,仅仅是一些例子,本质是不签实际劳动合同的用工模式基本都可以匹配“灵活用工”模式,自己看看还有哪些。


2)目标用户行业排名


简单的统计了一下,主要是竞品调研和报告调研,前三行业排名如下:


直播(虎牙、抖音、斗鱼……)

物流(德邦、顺丰、韵达……)

社区电商(一淘、京东、大象……)


其余的不太好排名了,客户都是最机密的内容,各家资源和能力分布也不同,无法进行详细的分析。但是整体来看,这些行业都是大客户,各凭本事吧。


3. 涉及的角色及痛点


虽然灵活用工有税筹的背景支撑,但整个产业链中涉及的角色也有各自的痛点,一起来看下:


1)企业端(B端)


合规风险大,大量公对私(工资),税务稽查无凭证(常指资金流、数据流、凭证流三流合一),短期或临时兼职人员配合度低,因个税承担归属易产生纠纷;


运营成本高,企业采用传统方式发放报酬,工作质量取决于员工专业水平、工作质量难保证。


传统发放流程三个核心环节:


核算:核对发放报酬过程繁琐,增加劳动量,让企业的HR与财务陷入事务性工作。


发放:到账时效性无法保证,资金到账无反馈。


个税申报:个税申报流程复杂,过程难掌握,需大量人工参与。


财务成本高,发放对象为个人,个人无法给企业提供对应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企业面临现金或个人转账等无票支出问题,增加企业用工成本,没票无法抵扣,这是个大问题,也是很多企业铤而走险的问题,比如去买票。


2)用户端(C端)


纳税率高,最高到40%,谁不想多拿点钱?

纳税流程繁琐,与其说繁琐不如说民众根本没有这个纳税意识。

收款方式多样化,要支持微信、支付宝、银行等多种收款方式。


3)税务局(G端)


征收难,中国人压根没有缴税的概念。

核算难,人数众多,种类繁杂,无法进行准确核算,很快税务之间的数据将会打通,打通后会大大缓解。同时,也代表着造假将更难。


以上,就是这个链条中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而后续所有提及的企业和内容都是以解决这些问题为出发点。


4. 行业解决方案


铺垫了这么多,终于能说正题了,来看业内的解决方案。大部分企业都是以平台形式给企业及用户提供服务。我们来看平台定位:



前置条件,作为平台服务方必须拥有2选1核心资质,我想说的是,做这个事儿是有门槛的。


税务局委托代征代缴资质:


如果想开展业务平台方必须与税源地税务局签署《委托代征代缴合作协议》才可以做这项业务,现在被人用烂的税务局有海南、天津、湖南、河南几地等,资质比较好拿。


但是随着时间推移和业务量的增加,这些地方的税务局也是越来越有标准,越来越严格。


像前段时间海南开放了一些政策,同时也清理了一批企业,像某社保就是在海南税务局的清扫活动中的一个典型的例子,感兴趣的自己去查下。


人力资源资质:


这个资质也是支持的,虽然两个资质都支持同一项业务,但是却是两种模式,外观相似不代表内核相同,本文阐述的内容主要是指代征代缴资质,而人力资源资质却存在一定的风险,请慎重。


两种资质不分大小,只有获取难度差别,这个难点主要因素有地方政策、税务局领导资源等,自己脑补吧。总的来说是代征代缴资质>人力资源资质,能拿到代征代缴资质说明这个企业不缺人不缺钱,背景肯定也不差。


从安全角度来看,尽量选择有代征代缴资质的企业作为平台方来承接业务。但人力资源资质是一种众包业务模式的必须资质,部分平台方是同时拥有两项资质的,这是极好的。


签订服务协议(线下),B端企业和平台签订服务协议。


企业将结算款项及一定比例的服务费充值到平台,服务费一般为7%以上,没错,是7%以上,因为现在一般的买票成本公开为6.45%,7%其实一点都不贵。相当于企业花了不到1%的成本,解决了票的问题,企业家都不傻,划算的。省钱又合规,是刚需。


平台给企业提供6%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也可以是3%或9%,甚至有13%的(主要是物流)。这个看具体情况提供,承担的服务费费率也不同。


平台与自由职业者签订电子协议,一般是以小程序的形式进行电子签约。


c端对b端企业进行服务(实际上都是服务后来平台发个钱而已)。


平台将指定的税后报酬发放给用户,支持微信、支付宝、银行卡,大部分企业的付款方式占比为银行卡占比90%,支付宝占比6%-7%,微信占比3%-4%。其实微信、支付宝发放并不是很多。而且微信发放极为繁琐,体验很差,支付宝很便捷,体验非常好。部分社交电商企业用微信较多,具体看企业的类型和实际场景。


平台帮助c端实现代征代缴,一般个税为0.5%—2%,一般政策下,3万以下免个税,3-10万为一个阶梯,10万以上为一个阶梯。坑比较多,产品实现上也比较麻烦。10w以上是大部分税务局的敏感点,但是市场体量又非常大,让人又爱又恨。


以上,业内的平台基本都是这个运作模式,不管业务层面如何衍生变化,核心就是这个图。


二、市场情况


1. 宏观情况


1)国家支持整体利好


虚的就不说了,节省点文字,国家大力扶植灵活用工模式,政策扶持新风口,《关于妥善处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劳动关系问题的通知》,有益于灵活用工平台的发展!


灵活用工主要依赖的金融机构银行也针对疫情期间提出了一些特殊政策,各家渠道不同政策收益不同,各凭本事。


2)已具备完善的经济条件环境


2020年,遭遇疫情后社会面临经济发展速度放缓的威胁,在隔离措施和停工的作用下,疫情导致供需双重经济冲击。全球33亿就业人口中,超过4/5受到工作场所完全或部分关闭的影响。


对于企业而言,企业成本结构调整在即,为了熬过这个冬天,各大企业纷纷调整自身成本结构与用工方式。裁员是极端情况,大部分都或多或少在使用灵活用工模式来进行业务及人员的调整,灵活用工也是当前企业降低用工成本,缓解经营压力的实用解决方案。


整体来看,已具备外部条件刺激因素。灵活用工可谓是失业潮下的一剂灵丹妙药,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啦,这辈子不可能打工的。他不知道的是能打工是真香。


3)更多的社会人文认同感


当前新生代员工对灵活用工的接受度普遍较高。


90后、00后的新生代员工价值观多元化,大多崇尚自由,注重成就感,这些特质使越来越多的员工愿意接受灵活雇佣关系,追求自由、弹性的工作方式。


4)蓝海市场,但环境堪忧


灵活用工这个业务早在2-3年前就有人在做,随着政策明确,加上疫情冲击,各类中小型企业进来浑水摸鱼,也是给了市场迎头一棒。


这些中小企业本身就是属于投机者,看到业务红利着急想分一杯,吃相堪忧,在教育市场的环节打乱了市场秩序及准入标准。给真正有需求的企业造成了环境混乱及能力不齐等假象,导致了企业对于平台服务的不信任,也是其中的一个很大的问题。


但乐观的是,整个市场还存在大量的增量商户,不错的蓝海市场。


2. 模式玩法


首先,这个模式玩法分两层,上层是业务玩法,下层是支付玩法,所以说这个产品是业务+支付的一个定向组合,所以说一些业内的支付公司有优势就在这里。


1)业务层


发薪完税平台:


模式说明:这类企业的业务玩法主要是专注于发薪完税,不搞噱头不搞虚的,实实在在就是发薪,简单粗暴直接解决核心问题。


这类玩法主要分成两部分,企业用户通过平台提供的PC端后台进行录入操作,C端用户在小程序/APP完成签约及收款查询。


任务众包平台:


模式说明:简单梳理一下流程,B端用户在平台发布任务,C端抢/接任务并实际服务后确认完成,B端企业确认工作量并生成支付账单。主要目的是将整个过程透明化、流程化,对证据链的存证是有一定意义的。


这种模式相较A模式操作更复杂,主要针对的是传统行业,但从业务角度来看是目前相对合规的方式,也是证据链存证最完整的方式。


一站式服务平台:


模式说明:这类企业在满足基础的发薪完税的需求之上,提供了产业链的增值服务。


比如,通过发薪记录可以测算该人的大概信用及偿还能力,为c端提供了一定限额的贷款服务,同样针对B端提供了贷款服务,保证了B端企业在资金紧张或特殊情况下可以按时发放薪资,先行垫付。


还有就是人力供应链协同等。当然了,垫资什么的肯定是最赚钱的,但是风险也很大。


但我个人觉得思路很好,毕竟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多样化的增值服务,条件允许的话,可以考虑一下。这一类企业大部分都是人力资源企业,我承认,他们还是很懂业务和需求的,这也是这一类企业的优势。


代表产品/企业:薪福多


三. 如何寻找一个好的平台


1)看产品


产品方案和逻辑背后是否有法律条款支撑,是否有近期远期风险。风险不仅仅是资金安全,还有政策监管。


2)看收费价值模型


看整个服务的价值,服务是否透明?是否有隐藏的额外服务和金融陷阱。这里要提一下,有很多人说现在行业收费标准高。我想说的是行业现在标准费率是7%,对于企业而言,买票的公开成本是6.45%,用不到0.5%的成本做了这么多事情它不香么?为什么费率会有6%甚至5%的?


因为税源地有返税!有返税!有返税!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但是,我还是要给你们讲一下返税的逻辑,一些公司/园区拿资质都要有纳税额承诺,达不到额度是不给返税的,1亿的纳税约是15亿的开票量,只有有实力的公司才能做到!只有有实力的公司才能做到!只有有实力的公司才能做到!重要的事情再说三遍。


更多灵活用工,可以咨询薪福多,在线客服为您服务。


他们还看了

更多资讯

立即咨询行业专家

获取专属降本增效方案
x
方案获取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