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友问:去年底,我公司发生购进业务时,和商家索要增值税专用发票,对方百般推脱,最后还给我们开了一张增值税普通发票。类似的情况遇到过很多次,我就不太明白,不管开普票还是专票,他们都需要缴税吧,有什么区别呢?为什么他们不愿意开专票,只想开普票呢?
如果对方是小规模纳税人,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9年第4号规定:小规模纳税人发生增值税应税销售行为,合计月销售额未超过10万元(以1个季度为1个纳税期的,季度销售额未超过30万元)的,免征增值税。
另外,根据《增值税暂行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发生应税销售行为适用免税规定的不得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也就是说,如果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就不能享受免税优惠,想适用免税就只能开普通发票。
举例来说:甲公司是小规模纳税人,2020年四季度销售额为28万元,如果全部开具增值税普通发票,一分钱增值税都不用缴。如果说有13万开普票,15万开专票,那就需要缴纳增值税15÷1.01×1%=0.14万元。
看起来虽然金额不大,但做生意是能省则省,只要多出钱,商家肯定是万般不情愿啊。当然你如果不要发票,对方更高兴,因为完全可能走私账就不纳税了,还可能每个月领10万普通发票来卖(这当然是违法的)。
朋友问:如果对方是一般纳税人,应该就没这个顾虑了吧?
我说:不能这么说,一般纳税人也有难处。
根据财政部税务总局公告2020年第8号规定,对纳税人提供公共交通运输服务、生活服务,以及为居民提供必需生活物资快递收派服务取得的收入,免征增值税(目前这个政策还是暂继续执行)
根据相关规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销售免税行为,一律不能开增值税专票,不能就同一征税项目部分业务开普票免税,部分业务开具专用发票。也就是一旦开了专票口,免税优惠化乌有。
举例来说:乙公司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从事公共交通运输服务,公司当月收入800万元,对于当月发生的收入800万元可以全部选择免税,也可以全部选择不免税开具专用发票。
不允许800万元收入,其中400万元选择不免税开具专用发票,400万元开具免税普通发票。
案例中的乙公司,如果给客户开专用发票,就只能选择放弃免税政策。
依据《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实施办法》(财税〔2016〕36号文件附件1第四十八条规定,纳税人发生应税行为适用免税、减税规定的,可以放弃免税、减税,依照本办法的规定缴纳增值税。放弃免税、减税后,36个月内不得再申请免税、减税。
本来是提供免税服务的,为了开增值税专用发票,乙公司可谓损失巨大。这种情况下,换成是你,你会愿意开专票吗?
朋友说:这样一说我也能理解了,但是我们公司还想用专票抵扣进项税呢,我们是不是有点吃亏。
我说:那你只能通过讨价还价的方式,让他给你开普票的同时价格优惠一些,也就是让点利给你,这样就可以皆大欢喜了。
注:经营所得一般是核定征收的 ,这里用的是小编当地的政策,当地有税收优惠政策,所以核定得比较低,每个地方的政策不同,具体需要咨询你业务发生地税务或者自然人常住地税务。
在疫情期间,竟有上千家公司利用疫情防控期间税收优惠政策及便民规定实施虚开发票,涉税金额高达652.9亿元。这些作案团伙大量收购他人身份信息注册空壳公司,严重侵犯公民个人隐私。 在此,小编强烈建议大家—千万不要虚开发票,后果严重,请走正道
虚假发票问题屡禁不止,已经成为社会公害,它不仅造成国家税款大量流失,还可能造成涉票企业面临补税、罚款、滞纳金等财产损失。因此,纳税人应当重视虚假发票的危害及后果,做好事前工作,防患于未然。
人力成本由薪酬、法定福利、自主福利、管理费用四个方面组成,CPI不断地上涨导致的人力成本大幅度攀升背景下,如何做好人力成本的优化,对于企业的生存发展来说至关重要。本次大型沙龙我们请到了严家新老师,就此情况从成本优化的角度所对应法律风险及控
通过薪福多灵活用工方案,解决保险代理企业支出无票增加的税负压力,同时企业也可享受平台丰富的低税率园区资源;保险代理人的佣金纳税税率,由原来20%~40%的劳务报酬所得降低至1%,同时节省企业与个人的纳税支出。
灵活用工主要通过岗位外包形式为企业提供弹性用工的雇佣模式,以解决企业突增的、高峰期的、季节性的人员需求,实现因需而变,减少用人的风险和成本。
不管是小规模个人独资企业还是一般纳税人有限公司,都是总部经济招商模式,无需企业实体办公,由园区提供办公地址以及后期的服务,办理期间无需法人到场,由薪福多所在的招商平台提供一站式服务。
直接服务型平台企业的商业模式是:灵活用工平台作为服务提供方,与服务平台签订合同,向服务购买方直接提供服务。在此模式下,灵活用工平台承接服务购买方的业务,由灵活用工平台为服务购买方提供服务。灵活用工平台以服务费全额向服务购买方开具发票。
企业选择薪福多平台,企业发包任务给薪福多平台,薪福多开票给企业,企业支付款项。平台再分包给个人,签订合作或分包协议,个人完成后众包平台支付款项给个人。享受每人月收入3万以下免个税,3万到10万之间1%个税优惠。如此转换后,企业与个人无法律关
立即咨询行业专家
获取专属降本增效方案